得节奏者得天下(上):速度
转自国球汇微信公众号。
文/马凯旋
大家都知道“节奏”出现最多的领域是在音乐方面。但恰恰是在音乐方面,贝多芬的交响乐节奏丰富,而阿宝唱的陕北情歌同样节奏鲜明。只要有音乐,必然离不开节奏,打乒乓球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强调的是,只要在打球时能够利用“调整节奏”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球打得更合理,更聪明,业余选手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节奏因素之“速度”
说到打球时的节奏变化,大家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快与慢”,意思就是通过打出不同速度的球来产生节奏上的变化,从而赢得主动
李晓东教练曾举过一个很精彩的案例:上世纪70年代,日本选手河野满凭借直板生胶两面攻打法,获得过世乒赛男单冠军。在进攻上,他通常正反手第一板上手都是速度很快的直线球,然后移动到适当的位置等对方回过来的斜线球。由于他是近台两面攻,前几板的突击一旦得手,后面的球几乎可以“闭着眼睛”打。特别是他那板反手直线突击,又快又直,对方很难变线。河野满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特点,在用速度制约对手的前提下又设计了相应的技战术套路,通过频频打出自己的优势节奏来掌控比赛,赢得胜利。
打出速度可以占据节奏上的优势,但并不是速度越快就越好。笔者见过很多年轻球友由于年轻力壮、上手很凶,他们往往可以在练习或比赛的开局阶段让对方很不适应。但再往下打,问题就出来了:他们越打越急、越打越快,失误也就越来越多,最终反而被对方控制。这就好比一个人刚刚学会骑自行车,由于掌握平衡的能力不够,只能越蹬越快,最后刹不住闸,直到撞到障碍物或摔倒为止。
举例说明,如果对方侧身抢冲,自己防守时较好的方式就是减力拨挡。如果判断准确,可以防一板正手位空档,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好了,除非你确实有能力有把握,可以发力防。但一般情况下,还是轻一些、用减力的方法比较合理。在这个简单的防守技巧中存在两个标准:一是自己的个人能力,二是击球的合理性。用超出自己能力的方式打球,好比盲人骑瞎马,结果不问可知;而先求稳妥,次求变化,减少无谓失误显然更为合理。
打球的“快与慢”具有两面性,不能说打得快就一定好,打得慢就一定不好。这需要大家在平时的练习比赛中有意识地去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处理。比如,对手在练习连续拉、搓后侧身拉、发球抢攻这些技战术时,也就是我们练习平挡、减力拨挡、适当借力后再发力的时候。反过来,当自己练习进攻时,同样可以在速度和变化上下一些功夫。由于是重复性质的练习,变化和难度可以慢慢加上去。再比如练习发球,发短球一般速度较慢;但发长球,大家就要追求“长、快、转”的效果,长短发球的快慢也是节奏的一种变化。所以。大家在练习时要带有目的性,不同的技战术也可以追求不同的节奏效果。
(完)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