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 【转自国球汇微信公众号】
斯帕瓦根俱乐部的队员瑟塞尔和拉格菲尔德苦练技术,很快便成为俱乐部中最优秀的选手,几年后,他们成为瑞典国家队的队员。在瑞典排名分别位列第三、第四位,当时名列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别是斯特兰.本格森和凯尔.约翰逊。许多瑞典乒乓球界人士认为,斯帕瓦根俱乐部的这两个选手非常特别,过于自私,但其实他们只是比别人自立性强,有坚强勇敢的性格。他们把当时万千的日本式瑞典模式不放在眼里,而是另树旗帜,成为新模式的开路先锋。瑟塞尔主要是通过模拟比赛来训练。他将比赛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不规则性都融进了训练。他的办法很完整也很有远见,在平时的训练中他也计分,以此来提高训练的紧张性及训练自己的神经强度。在比赛中,当比分不相上下时,就看谁的心理素质好了。
1979年,他去了当时西德的一个俱乐部打球,成为第一个去德国当职业球员的瑞典人。而拉格菲尔德则成为70年代瑞典国家队中第一个用匈牙利式打法的人。他正手、反手都能拉弧圈。他是第一个使用变速的弧圈球而不是使用扣杀来决胜的选手。
米基尔.阿佩伊伦 -- 人称“苹果”,也是斯帕瓦根俱乐部的人。他比瑟塞尔和拉格菲尔德小五岁,但他和他们一样目标明确,勤于训练。很早他就跟那些大哥哥们一起比赛、训练。他心目中的榜样是法国选手塞克雷坦,这位法国选手特别擅长中距离打不同旋转、不同落点的球,并以之取胜。有一次“苹果”参加国家青年队集训时,他的教练要求他学回短球,以及用扣杀来取胜。但“苹果”就是不愿回短球,他要在离网很近的时候,用手腕来拉弧圈,对手回球后,他就容易利用各种进攻技术把对手打下去。这一来有利于发展他的长距离上旋球,二来他也不愿意用扣杀作为决胜法,他要用正手弧圈来取胜。他的理由是:从长远来看,总是那个你认为最保险的打法,并每天训练的打法会让你取胜。弧圈球是让球走弧型线,球的旋转会令球冲下台面,这样打比扣杀更保险。扣杀在将来是没有前途的。
在这些目标明确的高手间,瓦家两兄弟打到了自己的位置。以瑟塞尔、拉格菲尔德和“苹果”为榜样,小瓦很早就意识到要想在乒坛称雄,必须走自己的路。
跟着感觉走
当时,瓦家两兄弟几乎每个周末都去比赛,去参加乒乓球夏令营时又比别人多呆几周,可以说,乒乓球就是他们的一切。
“我从小就喜欢打球”,小瓦说“就像踢足球、打网球、打乒乓球等。最喜欢乒乓球是因为在乒乓球里,旋转球用得很多,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分,你也不一定非得长得高大强壮,只要你有技术,你就可以赢。”
在俱乐部搬到新场地的同年,瓦家也搬家了。两兄弟现在一个是11岁,另一个9岁。从新家到俱乐部要坐20分钟的地铁,再走10分钟的路。哥哥凯喜欢去训练,弟弟则时不时地想偷懒。做哥哥的总会去说服弟弟,所以有百分之九十的训练他们是去参加的。
众所周知小瓦打乒乓球很有天赋。这方面的天赋在他打迷你高尔夫球、踢足球和打网球时都充分显示出来。他接受能力很强,新东西一学就会。所以他可以随意地改换新的打法,而仍能将乒乓球打回桌上。
“七岁时,他就能连打75个反手球而不失手。”当时曾是斯帕瓦根俱乐部教练的阿尔夫.努特森这样说。
小瓦总是很相信自己的感觉,他总是先试几种打法,然后他挑其中感觉最好的一种打下去。
小瓦长得比较矮,他喜欢离台放高球。他知道由于他够不着台面,离台远一点可以多赢得一点时间。他常常越退越远,将球高高地“放起来”或者换一句乒坛术语叫“放高球”。这打法既好玩,又容易得分。离台越远越显示你有球感,越有球感的选手在同伴间的地位也越高。
小瓦第一次出国打球是去丹麦,观众席上的丹麦人都注意到了这个瑞典小选手,并为他的球艺鼓掌。小瓦既觉得好玩,又有些不好意思。观众还不知道这个小选手,差不多只是个新手呢。
早熟的球艺
小瓦对各种球艺的理解很早熟。当时11、12岁的C组里有一个很难对付的选手,名叫凯尔.佩尔森。他手的是两面不同的球拍,一而是普通的反胶,另一面去是没有摩擦的防弧胶皮。从防弧胶皮上打回来的球是没有劲的,在空中慢慢地飘过来。通常,这些球是不转的,但有时会是相当下旋的球,瓦家两兄弟都认为这种打法没前途。当时哥哥凯没办法对付他的战术。但小瓦对球的旋转很有心得,知道怎么利用防弧圈选手的局限性。小瓦会改变自己的球路来适应佩尔森的打法以得分。他从球在空中经过的路线看出防弧圈性能拍不能制造旋转而只是依赖对手的球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你打下旋削球,从防弧性能拍上打回来的球就成了上旋。这时,你必须将拍朝下打,以保证球不飞出去。相反,如果你打上旋弧圈,经他防弧圈性能拍挡回来时,就成了下旋球。其下旋度与你刚才打过去的上旋度成正比。如你轻轻打弧圈过去,轻到球几乎不旋转,则你就知道回来的球是不怎么下旋的。
“如果回来的球是有点高的话,你就将球拍朝下,并向前拉一点就行了。”瓦尔德内尔这样解释道。
被人认为“懒”
俱乐部的同伴知道小瓦这个人跟认识的人在一起时活泼俏皮,而跟不认识的人相处时则少言寡语。他们有一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比赛上,总是他赢得多,因为他们认为他训练时并不投入。
“大家练长跑时,总是他最懒。”与瓦尔德内尔当时一起训练,后来曾获得瑞典冠军的凯尔.霍根姆回忆说,“当时跟他一起训练挺烦的,我经常冲他叫:‘下功夫打啦!’”
在训练时很重要的一个规矩是球不离桌。对练的两个人在很长时间里只重复练一个动作,而小瓦不喜欢单调重复的训练。他想玩,想开心。比如,忽然来个侧旋球令原来好好对练的球的节奏打断。又或者趁教练转身去旁边的房间打电话时,退后很远放个高球。小瓦非常喜欢尝试新事物,时不时在训练时试验新的东西。如试他那个高难度的速旋发球,他一失手,就了对打训练的固有节奏。虽然有教练经常护着他,但有时又不得不说他两句。
“你会成为非常好的球手的。但你要好好对付训练,你看乌尔夫和罗杰,他们从来不搞小动作。”
“嗯,那倒是,我以后注意吧。”
也许那时候,小瓦便对传统式的训练另有看法。
“一方面我挺难长时间重复一样的动作而不分散精神,另一方面,我觉得练球感挺重要。这样可以在各种困难情况下仍能将球打回到球桌上。”瓦尔德内尔解释说。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