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为什么成为中国的种族特长?丨壹读百科
前天,卷福在上海碰到了邓亚萍,两个人切磋了一下乒乓球技术。卷福同学被邓亚萍用炒菜勺碾压了。
“中国人,噢,你们乒乓球打得太好了”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世界各国人民心中,以至于近年来的奥运会中一些国家气馁地放弃了乒乓球项目,连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都担忧乒乓球会因缺乏国际竞争被驱逐出奥运会。
所以问题来了,在众多体育赛事中,为什么乒乓球被中国人打得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今天,就来说说,中国人打乒乓球的种族天赋是怎么炼成的?
擅长饭勺扣杀的值班壹读君丨张小羁
民国时代,乒乓球被视为运动中之小道
跟蹴鞠不同,再想扬我国威,乒乓球也很难从中国找出源头。
20世纪初,乒乓球从日本传入中国,开始时只在沿海省市的学校中流行,后来在一些基督教团体里青年人的推动和组织下,比赛开始多了起来。
虽然民间赛事组织得还不错,但乒乓并没有在全国性的赛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民国初年,吾国方见于上海青年会,自是以还,各地练习虽众,然终不及普及,盖因社会人士视乒乓为运动中之小道,故各地行政当局每举行运动会,乒乓球之被摒弃于节目之外,至为显明也。”(曾廼敦.乒乓[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1.)
1933 年10 月,第5 届全运会在南京举行,这届全运会也是民国时期口碑最好的一届,规模大,举办得也很用心、周到,场地是新建的,人民点了很多赞。各项运动项目都积极地赶来了,但作为户内球类运动之一的乒乓球竟然缺席——原来本届大会采用的新建会场根本没准备乒乓设备,因此未能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南京本地的乒乓球团体看不过去了,就以尽地主之谊的理由邀请了上海和广东的乒乓球团体来南京,以表演项目的形式到会。虽然是临时跻身进了全运会,但群众观看比赛的架势可以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来形容,比赛完了还有名角来唱戏助阵,观看人群到深夜才散去,反响之热烈可以看出乒乓球在我们国家还是有着很不错的群众基础。
△20世纪初燕京大学宿舍里的乒乓球室
这段时间中国也有参加一些国际赛事,主要是和日本。在乒乓球上,我们和日本的联系比较紧密,日本邀请中国球员参赛的时候还愿意主动承担部分旅费。当时日本的乒乓球水平还是很不错的,中国大多都是输。
1935年,国际乒联曾邀请中国加入,并派队员参加第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但是由于没有钱,也未能如愿成行。之后战争来了,国家一团糟,啥也别提了。
蒙塔古同志,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建国后,国家百废待兴。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和打压,中国也急需在对外关系上开拓出一条路来,因此国家决定发展体育事业、并且要在国际赛事中多亮相多拿奖,从而展示国家新形象,鼓舞民众士气。这时的体育事业背负着重要的政治职能,并且绝对服从于国家外交的大政方针。
但是形势是复杂的,人生是艰难的。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各单项组织承认新中国的还寥寥无几,局面很难打开。
令人感动的是,国际乒联是少数几个向中国伸出热情双手的组织。
不像现在国际乒联变着法儿地改革、改规则,想尽办法限制中国队,当时的国际乒联主席,也是第一任主席伊沃.蒙塔古,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饱受反华分子的指责力排众议,率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伊沃.蒙塔古
蒙塔古一生致力于乒乓球的推广,因此国际乒联当时的规定不同于世界其他体育组织,比如会员只代表乒协,不代表国家,发奖时不升国旗,不奏国歌;运动员无职业和业余之分。这些规定避免了其他国际体育组织所经常遇到的很多麻烦。40年的时间,乒乓球从一个游戏发展成世界性的体育比赛,几乎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
还有一个利好消息是,当时乒乓球尚未进入奥运会,国际上几乎没有职业选手,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可贵的舞台有了,剩下的就靠我们自己了。
1953年中国队被羞辱,1959年咸鱼翻身
1953年中国球员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了第20届世乒赛。这次比赛未能出线,最后男队被评为第一级第十名,女队被评为第二级第三名。
此时刚进入世界乒坛的中国乒乓球,水平还比较低,具有中国特色的直板快攻被欧洲国家(欧洲以横拍握法为主)看不上眼,以至中国男队访问匈牙利提出要和主队训练时,对方竟安排了女队前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中国乒乓球队发愤图强,回来后苦练基本功以及快准狠。
接下来就是我们都知道的,1959年容国团代表中国队获得25届世界乒乓球赛的男子单打冠军。
国际社会惊呆了,中国人民振奋了。这是中国人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对新中国而言,这个冠军意义重大,它在体育上标志着中国人站起来了,可以跟世界各国争雄,也标志着新生的国家跟旧中国完全不同,是一个兴盛的、走向强大的国家。
容国团回来的时候,副总理贺龙元帅亲自到机场接机、献花,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接见。有外宾来访,容国团更是被邀为座上宾——瞧瞧,我们可是有世界冠军的国家。顺便说一句,那时最大的敌人——美国的乒乓球水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外形俊朗的容国团迅速成为国内年轻人的偶像,信件堆满了乒乓球队的传达室,不乏女青年的求爱信,球队专门为此还设立了看信班……
△容国团
此后26届、27届、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男单夺得三连冠,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亲自过问乒乓球队的训练和生活。于是迎来了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在中国发生的“全民乒乓”运动。打乒乓球的花费不大,只要买把普通球拍,有钱就建个好台子,没钱水泥随便糊个台子都能打。所以尽管是在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最严重时期, 但打乒乓球的人数仍有9000 万,约占当时我国总人口的1/7。
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国最优秀的孩子都来学乒乓球了。世界冠军庄则栋的启蒙老师庄正芳先生曾打趣地说:“后来我又招收了一批小队员,原打算开家长会,一填表,甭开了! 我一开会, 政治局就不能开会了。你瞧,刘少奇、邓小平,还有张鼎垂等一批领导人的孩子全来了!”
△周恩来打乒乓球
与此同时,中国建立了层层衔接的三级训练体制(业余体校一省市队一国家队)。专职教练人数超过3 千名。如此庞大的体系是任何一国也无法比拟的。
为了外交,中国队故意输球
尽管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让乒乓球发展几乎中断,容国团也不堪受辱,自杀身亡,但这项运动的底子已经打下了。
1971年,中国时隔5年重返世锦赛,凭借老底子,包揽了多项冠军,也是在这场赛事上,中美两国选手偶然相遇,美国选手询问是否可以访华——于是有了著名的“小球转动大球”的政治美谈。
有趣的是,美国球员来到中国后,在首都体育馆,当着18000名观众“击败”了中国对手,可当他意识到对方是在有意让他时,他甚至觉得自己遭到了莫大的侮辱。但美国队随队记者对这场友谊赛的报道中这样写道:“中国没有让最强的选手上场”,“比赛可以称为中国人待客礼貌得体的精彩展现。”
△1971年4月15日,中国选手杨瑞华和美国运动员迪克•迈尔斯在上海重逢。这是他们在友谊比赛前热情握手
再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独孤求败的滋味,大概就是这样吧。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