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一篇《乒乓与邮票—-乒乓邮品跟了哪国的风?》,让我小时候对邮票的热情瞬间高涨,今天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看到一篇文章写得不错,转发到此,感谢原作者。
乒乓球之所以成为“国球”,缘于其在新中国体育历史中的独特地位,这从六十年来的中国邮票中就可见一斑。
1959年,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从香港回归内地的中国运动员容国团“出人意料”地击败众多欧洲和日本的强手,夺得新中国竞技体育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为此,中国邮电部特别发行了一套两枚的纪念邮票,按照中国邮票的设计原则,除了领袖人物外,其他上邮票的人物形象,与本人相貌不能太像,因此邮票上的人物相貌与容国团本人有些许的差异。
由于乒乓球的崛起,在同年第一届全运会的邮票中,出现了乒乓球的一枚(左下),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国内迅速普及,在同一时期的《儿童生活》(下中)和《少年儿童体育》(右下)的邮票中,也出现了乒乓球项目。
容国团夺冠后,乒乓球作为新中国竞技体育的旗舰项目,迅速得到全面的重视和发展,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四枚的纪念邮票(左上),另在中国邮票历史上首次发行了一张包含整套邮票的小全张(把整套邮票印在一个独立印张的意思)
邮票中的比赛场馆就是当时比赛的主场馆——北京工人体育馆,当时是建国十大建筑之一,现已沦为二线歌手演唱会的场地;而同期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到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三十多年间一直是举办开、闭幕式的国家体育场,现正改造为北京国安队的专业足球场。
此后的第27(右下),28届世乒赛(右上),均发行了纪念邮票,特别是第28届世乒赛的四张连票,使用了当时很少见的烫金印刷,四位运动员的形象也描绘得堪称“威风八面”。
在中国邮票的“老纪特时期”(1949年至1966年,以“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作为编号的标记)的17年里,共发行了19枚乒乓球题材的邮票。
此后,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文革初期,各项竞技运动面临停滞,中国乒乓球兴起的重要标志人物容国团、傅其芳等也因为受到冲击,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而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随着竞技体育逐渐恢复,1970年至1973年,中国邮票的编号票时期,由于对外交往的需要,特别是中美之间“乒乓外交”的缘故,在编号票时期总共95枚邮票中,乒乓球项目居然占到了12枚,分别是两次亚非乒乓球邀请赛(上)和一次亚洲锦标赛的邮票(下),显然,这一时期乒乓球的成绩代表了中国体育乃至外交的形象,同期,第26至28届世乒赛的男单冠军庄则栋也跃升为国家体委主任的要职。
此后,从1974年至1991年,中国邮票按JT(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的拼音首字)编号,1975年的第三届全运会(左上),1979年的第四届全运会(右上)邮票和小型张(左下)中,均出现了乒乓球的形象或者标记,但其重要地位比之以前的邮票,显然已经大为降低,乒乓球已经不再是竞技体育运动中的主导项目。
但是,在1981年,中国乒乓球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的第36届世乒赛中包揽全部七项冠军,邮电部又临时发行了一套多达七枚的纪念邮票,内容是七座世界冠军的奖杯(右下),为此还特别发行了纪念版式的小版张。
同一年中国女排多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仅发行了一套两枚的邮票,为单独一个体育项目发行一套多达七枚的邮票,创了新中国历史的一项记录,此前,单项体育的项目是体操(6枚),武术(6枚),登山运动(5枚),此后,2001年申奥成功发行了一枚,2002年男足首次进世界杯发行了两枚。
1981年,堪称中国乒乓球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从1992年至今的19年编年邮票中,乒乓球出现的次数大大降低,迄今只发行了一套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两枚,由于中国队再次包揽七项冠军,之后又发行了一套小全张,后来上海也承办过一次世乒赛,没有发行邮票,2008年北京奥运的系列邮票中,也没有出现乒乓球的内容。
乒乓球越来越不被重视,只有在CCTV5,乒乓球还是“第一运动”。。。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