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
这些比赛看下来,樊振东的特长基本上还是在左半台对左半台:如果争抢占到优势,那么他的特长直线抽杀的威胁也相应加倍。但是如果反过来自己的正手短被憋住了,而且相持段对方左半台的实力高于自己,就很别扭。简单说:对右手一般对反手都能占到便宜,然后转侧身就很从容;但是这两场对左手(郝帅和许昕),自己的反手对对方的正手,反手直接对相持的稳定性差一些,侧身又因为线路原因别憋住,场面上都不大好看。
纸面上说,樊振东对郝帅应该不下风:对方的前三板精巧变化很容易被自己特长的反手拧直接破解,对手相持质量不如自己。两个主要环节都不吃亏。可实际上郝帅的相持防御能力很不错,左手又直接用正手去憋樊振东侧身,加上转不转发球的质量限制樊振东稳定的上手,场面上并不那么好看。更主要的是,实际上真的形成相持,无论是对许昕还是对郝帅,都不怎么上风。
马龙
其实梁靖崑的想法可以理解:上一轮打赢了,对手有伤,这次就挑你了试试。可是实际上打起来,他的前三板还是比较毛躁。相应的来说退下去的相持其实挺有数的,但是奈何前面被马龙抓住了打,没有太多机会。
之前说马龙其实压箱子底的东西就是正手实力,全运会对樊振东也好之前的世界杯甚至世锦赛输给王皓,没什么好办法的时候都是直接变成对正手。奈何这次其实伤病对正手影响挺大,所有相持段正手超过一下的基本都没怎么赢,于是打的时候限制挺明显:基本上只能靠前几下玩捉迷藏游戏,想办法尽快解决战斗。这个对梁靖崑还行,而且看准了还能反拉一下。但是对樊振东的时候就显得太局限了:原本是前三板摸出便宜然后解决不了就对正手,现在变成了前三板必须解决否则肯定输,很大的限制了马龙的发挥。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面对樊振东这个水平的反手台内发动,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理论上的破解方法了,能玩的就只有博弈,和对手剪刀石头布:如果自己的意向被对手早早预料到,没有后面的实力就很难打;中间长球反手半出台和正手短,配合台内的不转短球,就看对手能不能判断好。
之前认为这种反手发动的风格是现在的标配,但是再过一段时间看来其实能把这个球当做核心用得好的并不很多:张继科的身体能力允许他一步上去发动然后依靠超群的移动能力发动的实力球作保障;樊振东更多靠凶狠和之后的两面杀伤力;但是其他人(包括马龙,还有尤其是闫安),这个球是变化的一种,完全不到通解的程度。许昕是另外一个例子:之前摆不住只能拧,就经常打的不顺,现在短球摆的有数了,局面就完全不同。
闫安
闫安的这段状态并不算太好,他的问题似乎又并不那么复杂:他本身撞击的感觉好,加上击球点又早,所以灵气能打出来的时候很有威胁;但是反过来,他速度快但是相应摩擦和把球吃实的感觉差一些,于是质量并不是很高。这段时间闫安对自身质量的要求似乎有些过高,很多场面上的球处理的过于凶狠,经常在击球点过早而且发力有点盲目,于是失误偏多。
东亚运动会输日本削球,输朱世赫,一直到这场输王皓,都是类似的情况。
其实闫安自身的条件和能力都不差,但是如果一味的凶狠加质量,其实并不是自己的长处。将自己灵巧速度变化的特点发挥出来,在速度节奏上有一些变化,或许会比单纯的一味上质量然后出失误好一些?速度快其实要有一两下慢的球配合才能体现出来的。一味拉闸上档开出道可能性和超车的可能性会越来越接近。
许昕
许昕这段时间进步很明显。像解说的时候陈玘说的:第一板的杀伤力有进步,而且短球明显的有数了,台内连续的控制明显比以前好。
坦诚地说,许昕的身材要比转播商看见的还要高大一些,对于他来说其他直板前辈的灵巧变化要照单全收,会有一些先天的困难;之前许昕半出台这个环节到相持,多少显得有点脱节:从短球到正手相持,除了上手反拉对手的直接上手,其他方法都不那么靠得住;而相持段拔的偏多,显得过稳而终结比赛能力比较欠缺。
从这两次公开赛到这次队内选拔,许昕的反面开始有了一下凶搏快撕之后的转侧身,但更主要正手短比之前明显有数的多(现在想想还觉得神奇,以前一摆就飘高,现在摆下去弧线低又稳)。不过老实说,许昕的杀伤力其实或许没有类似王皓当年的进步,他的“杀伤力”其实更多体现在线路上:他正手的直线比半年前多得多了。
以前的左手名将,从盖亭到波尔,都有很凶猛的直线配合:这两位甚至都有各自招牌的双直线进攻,线路上说非常凶狠。之前许昕对自己侧身位这条斜线用的很少,大多都是反拉/上手斜线之后相持。现在则开始有一些三五板的直接走直线。左手选手一旦有了直线配合,右手的对手能站住的可能性就降低很多,斜线也容易发挥,而且还更不容易被对手用反手大斜线压住。
对于这个层次的选手来说,任何进步都有可能打开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许昕这半年长进的地方其实并不很多:正手短球的控制反控制,正手上手的直线;许昕甚至并没有过多的增加台内的挑打和直接一板过的杀伤力,但是这两样看似并不复杂的长进所打开的可能性是惊人的。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评论